找到相关内容114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良知与人性的进化

    痛痒”却不能“知善恶”,然而“能视听言动”之“能”字则是指具有道德感知能力的“良知良能”,用阳明的话讲就是“明觉”。我们由此可以知道“灵明”是一种道德标准,是个人区分善恶的界石,要说人性的净化首要一点...

    聂瑞国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291604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五)

    味、触等。假名有者,如酪,有色、香、味、触四事,因缘合故假名为酪。虽有,不同因缘法有;虽无,亦不如兔角、龟毛无。但以因缘合,故假名有。」   ②小乘认为,人们所感知的对象物是由色、香、味、触等多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4.html
  • 放生·放死

    美好环境的重视。 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”。溪水的声音和山峦的形态让我们感知佛的存在,体悟到自然与人的完美协调。佛教在环境保护方面已发挥了其特有的功能,净化人心,净化环境,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视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5294625.html
  • 再次强调孝养父母及行善对戒邪淫的重要性

    与人具有相似的灵性。《聊斋志异》里记载许多动植物有人性的故事,被称为神话。实际上,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发展,有些也未必是神话,而是一些具有超常感官能力的人,感知到了动植物的思维和情感。现代科学证明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04794665.html
  • 藏戏与汉族戏曲的比较研究

    最大限度地突出人物的神情意态,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的夸饰和变形。由于创作主体执著于追求人物本质之意,对人物外形之象反而淡忘了;接受主体在审美过程中,直接感知的也是人物之神意,而非生活之原象。脸谱...

    刘志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595206.html